關于中班語言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導讀:中班語言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教師采用的教法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幼兒在活動中體驗表達、探索求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特別是在語言活動中,如果教師一言堂,而幼兒缺少交流、想象的機會,那就是一個失敗的活動。要時刻將活動的主體定位于幼兒。無論采用怎樣的教法還是學法,都是為了使幼兒多說、想說、有機會說。師幼互動的理念應作為一個教育活動的靈魂貫穿于始終。
一、評價要體現目標性、針對性、指導性
在觀摩教育活動《磁性人》后,馬老師通過手勢、哨聲等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對幼兒富有個性、創造性的表現給予的評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次活動后,曾有一位專家特別提出:“要發自內心對幼兒進行評價。”那次的學習使我意識到自己在評價中的不足。特別是我意識到評價語比較單一。經常就是“你說得真好!真棒!”等比較貧乏的語句,對幼兒出現的進步、不足往往是一概而論。
當然評價的方式不僅僅是評價語,還有很多方式策略。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需要不斷摸索實踐的,使評價真正推動幼兒的發展。
二、活動設計要使幼兒感到好奇、好玩、好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
環境。”在這一指導要點中,既對幼兒語言發展提出了目標,也提出了對師幼互動的要求。圍繞這一指導要點,在語言活動中,我就采用了以下策略,使幼兒在好奇、好玩、好問的語言氛圍中,體驗語言表達、交流想象的樂趣。
1.聯想法,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
《桃樹下的小白兔》是一個情境非常優美的故事,活動情境的創設很重要,特別是要突出春天桃花盛開的景色。我為幼兒制作了桃花圖片,給幼兒耳目一新的感覺。此外教師要用充滿期待和神秘的語氣激發幼兒好奇心。提問:“我收到的信里面是什么?桃花花瓣像什么?”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講述。然后在幼兒講述基礎上,再次提問:“咦,是哪個好朋友送給我的桃花瓣呢?”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使幼兒能帶著理由認真傾聽故事。
2.激趣法,豐富幼兒對故事的想象
運用開放性、啟發性的語言,幫助幼兒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境,激發幼兒欣賞故事的興趣。在欣賞故事前我通過開放性的提問,通過激趣法幫助幼兒帶著期待與好奇的心情去理解、體會故事中小動物的想法和情感;欣賞、想象故事的意境與驚喜。
3.游戲法,點燃幼兒相互關愛的情感
游戲在語言活動中采用較少,卻是激發幼兒興趣,調動參與主動性、積極性的最好策略。所以我把游戲法用在故事結尾時的“情感小尾巴”,這時幼兒的興趣點、注意力會分散,我將游戲“桃花信”巧妙穿插于活動里,可以再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將教育活動再次推向一個新的****,而在送信的過程中,幼兒互相關心的情感得以升華,將這種情感自然而然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游戲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
三、提問要結合目標,注重個體差異
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通過多種方式調動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講一講等多種感官參與,使其學習理解、感受遷移、創編提升。每個環節中,都要考慮到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差異,我認為首先要體現遞進性,先為那些語言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通過回答簡單的理由,或是在學說小兔子的話過程中,既能感受到小兔子非常關心別人,也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1.體驗法,走進故事內涵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角色位置的轉變,從而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感。在這個活動中,我將體驗法貫穿于活動始終。在每一個環節,都有啟發式的提問“小白兔撿起花瓣想到了誰?它為什么要把花瓣送給朋友?”“誰收到小兔的信?他們的心情怎樣?”“小白兔還會把桃花送給誰?它們會把桃花當成什么”等。讓幼兒由自己的生活經驗、心情體驗遷移到故事角色中,感受故事中“真、善、美”的一面,從而內化、豐富自己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
2.聯想法,放飛想象翅膀
通過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在這次活動開始,我為幼兒準備了若干桃花瓣,讓幼兒在觀察桃花瓣基礎上,對桃花瓣進行大膽聯想,為后面小動物將桃花瓣當成搖籃、書簽等埋下伏筆。大膽創編故事結尾。利用開放性提問:“小白兔還會把桃花瓣送給誰?它們會把桃花當成什么?它們見到小白兔會怎么說?為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聯想,積極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講述創編,在講述中提出創編的要求。
俗話說:“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從整個活動設計上,我將情感滲透于活動始終,使
教育活動充滿了生命活力。通過師幼之間、幼幼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通過游戲化的情境,使幼兒有了展示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上一篇論文:
對于重視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言才能 下一篇論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