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當代我國社會消費異化理由的幾點深思
導讀:當代我國社會消費異化理由的幾點深思姆則認為,消費的行為應當是一種具體的人的行為,包括我們的感覺、身體需要、審美感——這就是說,在消費中我們是實在的、有感覺的、有感情的、有判斷力的人;消費的行為應當是一種有作用的、有人情味的、創造性的經驗。可見,他主要是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消費異化的,他強調人在消費過程中的主體性與創造性。 生態馬

[摘要]隨著中國社會
經濟的迅猛發展,物質極大豐富,消費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政府為了解決消費不足等理由制定了一系列推動消費的政策,加之西方消費主義價值觀對國民的“殖民”與滲透,消費異化現象隨之而來。但作為“后發展”國家的中國有著特殊的國情與
社會時代背景,因此當代中國社會消費異化現象有其獨特的形成理由、特點及表現形式。因此,深入分析其產生的理由與自身特點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和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都有著重大的現實作用。
[關鍵詞]當代中國社會;消費異化;社會轉型
一、“消費異化”的概念明晰
馬克思雖然沒有對“消費異化”概念作出界定,但他曾明確的闡述過生產、消費、需要以及人的本質的關系。他認為真正的生產與消費都應是人的本質的體現,都應當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消費異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家們提出的,他們繼承了馬克思的消費觀,并各自將“消費異化”的觀點進行了引申。馬爾庫塞提出了“虛假的需求”這個重要概念。他認為,凡是為了滿足虛假的需要而進行的消費都是異化的消費。但他卻未界定過什么是真正的需要,這給他的消費異化理論留下了令人詬病的漏洞。弗洛姆則認為,消費的行為應當是一種具體的人的行為,包括我們的感覺、身體需要、審美感——這就是說,在消費中我們是實在的、有感覺的、有感情的、有判斷力的人;消費的行為應當是一種有作用的、有人情味的、創造性的經驗。可見,他主要是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消費異化的,他強調人在消費過程中的主體性與創造性。
生態馬克思主義代表本·阿格爾認為,異化消費是人們為了補償自己那種單調乏味的、非創造性的且常常是酬勞不足的勞動而致力于獲得商品的一種現象。他認為消費異化是由勞動異化引起的,無節制的過度生產與消費最終會導致生態危機。
后馬克思主義代表讓·鮑德里亞則提出了符號異化理論,他認為在現代消費社會中,人們在消費過程中不再注重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注重其符號價值。人們通過擁有商品符號價值的高低來辨別人在社會階層中的位置。
從以上對消費異化概念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很多西方學者從不同角度定義了消費異化概念。我認為,當代中國社會消費不僅僅是滿足人們存活的手段,同樣是人們彰顯個性的方式。人們消費商品時不止注重其使用價值,同樣注重其符號價值。但不管怎樣消費都應當有“度”,真正的消費應當是人的本質的體現,凡是只為了滿足****而進行的消費,把消費當作目的的消費都是異化的消費行為。
二、當代中國社會消費異化的成因
按照唯物史觀的理論邏輯,社會制度的變化必定引起人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變化,當代中國社會消費觀念的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消費異化正是對社會制度變化的一種反映和折射。而作為后發展國家的中國,其消費異化的成因又與西方消費社會不同,具體如下:
首先,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顯著提高。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生產力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中國從一個
上一篇論文:
談述社會資本在公共政策領域中應用的困境與改善 下一篇論文:
談述社會治理背景下基層老年教育發展實踐